百度 抓龙头,强意识,作表率。
新华社贵阳8月1日电 题:“儿童商品”的标签不能乱贴
新华社记者郑明鸿
儿童洗衣液、儿童面条、儿童护脊书包……近年来,打上“儿童”标签的商品越来越多。虽然通常价格高于其他同类型产品,但出于健康、便利等方面考虑,不少父母仍愿意为此买单。
令人不安的是,近年来,屡有问题“儿童商品”被曝光。一些商家利用家长的育儿焦虑,将一些材料、功效并无特殊的商品,冠以“儿童专用”,坑蒙消费者。更有甚者,一些“儿童商品”被检测出有害物质严重超标,直接危害儿童身体健康。
质量是基础,安全是底线。儿童商品更应如此。“儿童”二字不能是简单的营销噱头,而应是对商品更高质量的安全承诺,这个标签不能乱贴。一旦打上“儿童”标签,就要以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本,始终坚持更高标准、更严要求。目前,我国已发布210余项儿童相关领域国家标准,从生活用品到玩具文具,为守护广大儿童健康安全提供全方位标准保障。
建立标准是第一步,更重要的是把规范标准落到实处。儿童商品要在选材用料、工艺制作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,努力提升产品质量。相关部门更要加强监管,严厉打击违规生产、虚假宣传等行为。
近日,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三年行动,要求“全覆盖”重点产品、重点问题、重点领域,确保儿童和学生用品监管守护工作的全面性、针对性、精准性。
与此同时,家长也应理性消费,不盲目跟风,提高对商家宣传和网红产品的鉴别能力,不简单遵从“贵即是好”的消费观念,根据实际需求和商品质量为孩子购物。
儿童健康无小事。只有把“高标准”“严要求”落到实处,多方协同筑牢每道防线,才能让家长买得放心、孩子用得安全。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刘子丫】